1927年9月至1928年6月,茅盾完成三个连续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1930年,三篇合成一书题名《蚀》,暗喻人事的低谷如短暂的日月蚀(食),过后将是灿烂的光明。

主要信息

书名:《蚀》三部曲 | 作者:茅盾


作品简介

《蚀》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中篇小说集,1930年首次出版。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发表于1927年)、《动摇》《追求》(1928年先后完成)。《蚀》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的3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的追求。

该小说在描绘人物时,注意将他们放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剖析其性格心理并借助时代、社会环境的描绘深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作品结构灵活多变,语言富有感染力,也是作者艺术功力的一大特色。但作品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以致减弱了作品的社会效果。

创作背景

1927年的中国笼罩于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中,革命阵营内部动摇、攻讦,农民运动被反动势力摧毁,南昌起义失败。上海,中国国民党正大批通缉革命分子,茅盾名列其中。出于安全的考虑,茅盾隐居了将近十个月,除与居住较近的叶圣陶、鲁迅等人有来往外,几乎不与外界联系。相交甚深的萧楚女、侯绍裘等相继遇害,使茅盾更感到痛苦、愤懑。大革命中各式人物,特别是女性在革命过程中的音容笑貌,或兴奋积极,或悲观厌世,在茅盾的心里沉积、过滤,他决心把五卅惨案到大革命时期这段起伏跌宕的岁月记录下来,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人物原型,以女性故事为突破口。1927年9月至1928年6月,茅盾完成三个连续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1930年,三篇合成一书题名《蚀》,暗喻人事的低谷如短暂的日月蚀(食),过后将是灿烂的光明。

放学后的帕提||版权所有-2024© artkind.cn 陇ICP备2023005476号